油脂期貨 市場缺乏持續(xù)上漲的動力
周三CBOT大豆價格下滑
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大豆價格(4521,下跌-21.00,跌幅-0.46%)周三呈現下滑態(tài)勢。這主要是由于產區(qū)在持續(xù)熱浪后的降雨影響。
大豆出口銷售數據
據農業(yè)部數據,已向中國售出26.4萬噸大豆,交付期為24/25年度。市場預期本周美豆的大豆凈銷售量將在135-265萬噸之間。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今晚的出口銷售報告。
國內豆粕期貨價格走勢
國內豆粕期貨價格(3111,上漲18.00,漲幅0.58%)與外盤走勢相仿,但夜盤出現回落。盡管如此,當前盤面榨利情況尚可,下游銷售有所增加,油廠也在積極進行海外采購。
大豆到港量預計減輕壓力
預計9月大豆到港量為約850萬噸,較8月的供應壓力略有減輕。因此,豆粕庫存有望穩(wěn)定中略顯回落。
操作策略
對于操作策略,我們建議采取震蕩偏弱的思路。
周三BMD棕櫚油價格回落
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市場(BMD)棕櫚油價格(7878,下跌-112.00,跌幅-1.44%)周三出現回落。這主要是市場對需求的擔憂所致。
印度擬提高食用油關稅
同時,印度農業(yè)部提出提高包括豆油和棕櫚油在內的食用油關稅的建議。根據船運數據,馬棕油在8月1日至25日的出口環(huán)比下滑了14.05%-14.9%,這超過了前一周的下滑幅度。在中國和印度的采購需求放緩后,市場對未來需求的擔憂加劇。
國內三大油脂漲跌不一
國內方面,三大油脂的漲跌情況各不相同。盡管宏觀環(huán)境有所改善,大宗商品普遍上漲,對市場構成利好,但隨著價格的上漲,多頭信心卻顯得不足。棕櫚油從領漲地位退至最弱地位。
開學前備貨需求釋放
不過,現貨成交略有改善,開學前的備貨需求得到釋放。市場缺乏持續(xù)上漲的動力。
操作策略
對于操作策略,我們建議采取震蕩思路。
官方認證企業(yè)微信
添加官方認證企業(yè)微信,免費咨詢品牌優(yōu)勢、服務優(yōu)勢和費率優(yōu)勢:
- 互聯網開戶口碑多年霸榜
- 專屬顧問新人一對一教學
- 超低無門檻交易所+1分錢
本文目錄導航:
- 期貨三大油脂哪個好交易
- 油脂公司的運營模式
- 一文讀懂三大油脂的前世今生
期貨三大油脂哪個好交易
豆油。 根據查詢網易新聞官網得知。 1、三大油脂指棕櫚油,豆油,菜油其中豆油好交易,豆豆油期貨是我國第一個油脂期貨品種,豆油期貨的交易風險小。 2、豆油需求量大,客戶群體多,是國內期貨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油脂品種,投資門檻較低,適合初學者和小額投資者。
油脂公司的運營模式
本次論壇由鄭州商品交易所主辦,旨在探討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的功能與實踐,不斷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,以期在社會各方之間達成發(fā)展期貨市場的共識。 中糧集團油脂部昌木平副總在論壇上發(fā)表講話。 他指出,中國油脂行業(yè)與期貨油脂行業(yè)同步發(fā)展,至今已成為期現結合非常緊密的行業(yè)之一。 油脂企業(yè)在期貨市場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:首先,企業(yè)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原料采購和定價,采用直接或間接的定價模式。 例如,菜籽油的定價較多采用買賣方協商定價的模式。 其次,企業(yè)通過期貨市場進行產品銷售定價。 間接定價模式較為普遍,如豆粕、豆油、菜籽油等主要品種。 企業(yè)通常在交易半場結束后的第一時間發(fā)布銷售價格,參照期貨市場的價格進行調整。 第三,企業(yè)利用套期保值來安排生產進度。 由于進口原料從采購到銷售的過程較長,企業(yè)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和安排。 套期保值幫助企業(yè)鎖定價格,減少因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。 最后,企業(yè)通過套期保值進行規(guī)模管理,提升競爭力。 套期保值被視為企業(yè)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。 企業(yè)結合行情分析,不斷調整套期保值策略,將風險控制提升到管理層面,從而創(chuàng)造更高的利潤。 昌木平強調,套期保值并非簡單的交易操作,而是需要與行情緊密結合,進行精細管理。 成功的套期保值依賴于對行情的精準把握和強大的團隊支持。 盡管在某些年份套保可能出現虧損,但總體來看,套期保值作為風險管理工具是必要的,它保證了企業(yè)能夠穩(wěn)定且大量盈利。 中糧集團對這一策略給予了充分的支持。
一文讀懂三大油脂的前世今生
天下之事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 油脂三主力,豆棕菜也一樣,十年中,分分合合,漲漲落落,它們的價差因時而變,適時而動,演繹著一曲曲貼水與升水,瘋狂與平淡的抑揚頓挫樂章。
故事的開始日是2006年1月9日,千呼萬喚中豆油掛牌上市。 隨后,棕油,菜油相繼登臺,油脂三大主力由此展開了曠日持久達十年的愛恨情仇。
附圖1:豆棕菜三大油脂價格走勢圖
一、商品期貨納新軍,豆油領軍先登場
2006年1月9日,大連盤增添新成員,連盤豆油5月合約以開盤5300元/噸的價格正式出道。 從1月至3月這段時間里,連豆油以”W“型的震蕩走勢展開,五月合約曾在四月創(chuàng)造4642低位,這個點位也豆油十年來的最低點。
中國的菜籽產區(qū)地源遼闊,北到內蒙古自治區(qū),南到云南,東到長江下游,西到青海省。 而產量最大的是湖北省,有這么一說,“中國的菜籽看湖北,湖北的菜籽看荊州。 ”長江流域中上游一帶老百姓習慣食用菜油,六月是這一帶菜籽上市的季節(jié),因此,新菜油大量上市給豆油市場帶來一些沖擊。
計劃經濟年代,油脂是憑證供應的,菜油是0.66元一斤,豆油是0.61元一斤。 也就是說,當時的菜油比豆油多100元/噸。 到了市場經濟時代,糧油價格放開后,進口豆油大量涌入國內市場,且大豆進口也較多,另外,國務院發(fā)出通知,要求保證糧油供應,合理增加糧食品種和成品糧的儲備,保證隨時能投放市場,要求組織好糧食調運,鐵路、交通部門要加強調度,優(yōu)先保證糧油運輸。
中儲糧等單位先后6次競賣國儲糧油平抑物價,大量國儲毛豆油流入市場,由于豆油價格高企,大豆壓榨利潤豐厚,開機率也較高,國內豆油供應量進一步增長。 豆油利空形成,使得連豆油在上市之后展開了長達6個多月的低位調整,2006年下半年,豆油現貨,期貨開始走強,特別是9到12月,月線連續(xù)收陽,主力合約0605終以6812高位收盤,這一年,豆油可謂旗開得勝,馬到成功。 而那時菜油還沒有進口,國內貨源稀少,價格較高,菜油比豆油高300-600元/噸。
二、生物柴油說故事,豆油狂奔一萬五
油脂十年期市,這個階段可圈可點,回味無窮,具有教課書的意義。 2007年國內豆油市場演繹了前所未有的“大牛市”行情!自4月份起,豆油就拉起升勢,價格上漲穩(wěn)健,呈階梯型攀升,持續(xù)時間之長實屬罕見。 每一次行情的調整都在為下一波上漲積聚能量,在很短的時間內即沖破2004年歷史高位,并且以此為支撐,繼續(xù)飛躍。 到年末國內一級豆油現貨價格已經達到元/噸以上,跨越幅度達到5300元/噸,比歷史次高位差價拉大到4100元/噸左右。
盡管國家數度調控,豆油與棕櫚油、棉油等其它食用油已經高出1000元/噸以上。 但是,豆油價格上漲仍勢不可擋,臨近年末,豆油價格仍保持繼續(xù)創(chuàng)新高的態(tài)勢。 可見,2007年豆油“牛市”的形成非一日之寒,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。 作為相關聯的品種,菜油也隨之水漲船高,豆菜價差進一步拉大。
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一波大牛市行情呢?故事的由來,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。 2006年,國際局勢動蕩,人們能源危機意識加劇,引發(fā)生物燃油最大規(guī)模的炒作。 中東地區(qū)爆發(fā)英國士兵事件,美伊、英伊再次劍拔弩張,威脅到國際石油供應和生產秩序,將國際原油價格推上新高,國際生物燃油炒作驟起,之后,國際數家機構又將能源供不足需分析上升到新的層面。
10月間,土伊沖突也一觸即發(fā),引起市場人士對于石油供應和生產的極大擔憂,如此一來,生物柴油概念開始成為油脂上漲的理由,并且,一發(fā)不而收拾。 國內外油脂期貨連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并把暴漲之勢延續(xù)到了2008年年初,2008年3月4日,原油漲至102.75美元,CBOT豆油走勢也十分強勁,創(chuàng)下了33年來的最高水平至72.69美分。 2008年3月4日連豆油5月合約觸及元/噸的歷史性高位,鄭菜油主力合約5月最高到達元/噸,連棕櫚油主力合約5月最高元/噸。 此時,菜油高于豆油1368元/噸,豆油高于棕櫚油1660元/噸,豆棕價差拉大。 這一階段豆油驚艷的漲幅,成為十年中油脂最優(yōu)美的神話!
三、次貸危機市場亂,三軍暴跌油市慘
進入2008年之后,國內油脂行情繼續(xù)上竄,春節(jié)期間,南方的暴雪,又引發(fā)一輪狂炒,國內豆油行情一路飚升,連續(xù)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,一度書寫“牛市神話”,瘋狂中,有評論家已經吶喊出豆油上元/噸的口號。 當時在全國有一個很為盛行的傳說,2007年初,湖北一個萬姓女子以5萬元進入豆油期貨,轉眼到了2008年初,此萬姓女子已贏利1000萬!然而樂極生悲,好景不長,暴漲之后即有暴跌,自3月4日之后,國內豆油價格一路下滑。
3月份,隨著“兩會”的召開,政府報告中將“防治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?yōu)槊黠@通貨膨脹”作為今年的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,CPI漲幅將控制在4.8%左右,瞬時引起國內外油脂油料敏感反應,成為打壓國內外油脂市場的“震撼彈”。 外盤也遭遇南美大豆集中上市,飚升的國內豆油價格受到沉重打擊,市場價格直線下跌,在短短兩周時間內豆油平均價格下跌了4000-4500元/噸,豆油儼然成為了扶不起的“阿斗”。
那位萬姓女子的結局可想而知,被交易所強行平倉,前期收益化為烏有。 隨后,當年10月,隨著金融危機大爆發(fā),所有的油脂再次慘遭暴跌,豆油0905主力合約一度跌至5560元/噸,棕櫚油0905主力合約跌至4344元/噸,此時的豆棕價差為1216元/噸,菜油5月主力合約跌至5548元/噸,菜油僅低于豆油12元/噸。
2008年,國內豆油市場經歷了“冰火兩重天”的行情,其行情走勢漲與跌,都與生物燃油炒作題材息息相關。 2008年初,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,有效突破100美元/桶大關之后,給予生物燃油行業(yè)帶來較為可觀的利潤空間,各國生物燃油生產發(fā)展如火如荼。
其中,美國以豆油為主要原料發(fā)展生物燃油產業(yè),阿根廷是世界最大的利用豆油生產燃油的國家,2007年共出口319,093噸生物柴油,2008年產量接近150萬噸。 正是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,給予國內外生物燃油發(fā)展提供了良機,豆油需求放量增長,將其行情推至歷史新高。 而后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不止,依靠高油價維持的生物燃油產業(yè)受挫,國內外豆油供需關系緩和,行情出現長期的理性回落。
四、各國政府齊救市,三大油脂強反彈
金融危機爆發(fā)之后,國家通過大規(guī)模的托市、收儲、調運等調控手段,使中國糧油市場保持了基本穩(wěn)定,農民的種糧收益得到了基本保障。 據悉,2008年中儲糧系統(tǒng)向市場銷售糧油6880萬噸,保證了市場糧食充足供應。 此外,針對區(qū)域性的供需緊張局面組織了7批、713萬噸跨省移庫計劃,涉及除西藏、新疆外的所有省區(qū)市。 銷售量和調運量,均創(chuàng)下了新的紀錄。
在全球多達40多個國家發(fā)生糧食危機,一些國家甚至引發(fā)社會動蕩的情況下,中國通過有效地調控,使08年上半年國內豆油價格與外盤實現了脫節(jié),市場行情提前降溫,平穩(wěn)著陸。 在下半年中,中國一連貫的收儲動作,起到了有效的托市作用,使連豆油0905合約跌至5560元/噸的低點后開始震蕩溫和回升。 國家調控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使國內豆油供給不脫銷、不斷檔,使過激的漲跌行情得到緩沖。

世界各國都在全力救市,繼美國通過7000億救市計劃之后,中國推出4萬億經濟投資計劃,歐盟批準2萬億刺激經濟新計劃,而且,為了刺激經濟發(fā)展,各國央行紛紛下調存貸款利率,加快基礎設施建設,鼓勵人們積極消費,重樹信心,振興經濟。 各國積極的救市行動,收效明顯,世界經濟探底回升。 油脂市場逐漸緩解壓力。 油脂行情暴跌之后也開始慢慢恢復元氣,震蕩回升,2011年2月,連豆油1105合約漲至元/噸高位,連棕櫚油1105合約漲至元/噸的高位,此時鄭菜油1105合約漲至元/噸。
五、菜油都在國儲處,市場尋他有點難
菜油是南方的重要油料,2007年6月菜油合約在鄭州交易所上市。 中國政府從2008年起,連續(xù)五年實施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。 回顧歷史,從2008年開始,油菜籽的臨儲價格分別為每斤2.2元、1.85元、1.95元、2.3元、2.5元,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,延緩了油菜種植面積連年下滑的趨勢。 隨著近幾年政府托市收購菜籽油并扶持補貼農業(yè),大型油脂企業(yè)的業(yè)務模式發(fā)生了變化。
油脂廠商在收獲季節(jié)代中儲糧收購菜籽,并將壓榨出的菜籽油歸入國家儲備,代中儲糧儲備。 政府執(zhí)行補貼企業(yè)或者托市收購菜油政策,導致菜籽油收購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價格,因此油脂企業(yè)主要將油賣給國家而不是在市場中出售。 托市政策增加了菜籽油代儲成本。 大量的菜油集中在國儲中,市場上突然難見菜油菜的蹤影。
如此一來,市場出現了兩種現象,一,菜油與豆油價差迅速拉大。 二,進口菜油開始大量涌入。 結果是拉大了菜籽油與豆油及棕櫚油的價差。 2012年,期貨盤九月合約上菜油與豆油差價曾經擴大至1200元/噸,達到了歷史高位。 這一年的上半年,菜油風光了一把。 而后面接踵而至的進口菜油及原料,也為后面差價的再度縮小埋下伏筆。
六、全國聲討地溝油,棕油無端受連累
之前,我們說到2012年上半年菜油風光了一把,而這一年的下半年,棕櫚油卻暗然失色,痛苦不堪!與菜油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。 2012年美豆因天氣異常,炒作如火如荼,美國中西部地區(qū)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,在這期間,美國農業(yè)部(USDA)將美豆生長優(yōu)良率從65%下調到了31%,期間最低達到29%,美豆暴漲到1738.7美分。 作為與豆油密不可分的油品,豆棕兩者趨勢步伐向來比較一致。 而在這一年,棕櫚油不但沒跟美盤,反而讓豆油領先2200元/噸。
究竟何原因,讓棕櫚油如此冷落?二個因素,一是進入2012年下半年后,馬來西亞棕櫚油增產迅速,庫存放大。 二是國內打擊地溝油呼聲高漲。 棕櫚因酸價不能達標,并在夏天摻雜在豆油之中,一度成為打假對象。 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6月下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口食用油檢驗監(jiān)管的通知》,并從2013年1月1日起實行。 針對性地對中國棕櫚油市場進行了調整,通知規(guī)定,對不達標的棕櫚油一律不允許進口。 而當時國內進口的大部分食用棕櫚油酸價都不達標,已經進口的不達標的棕櫚油則需要二次精練,增加了出貨的難度和成本!
如此這樣還沒完,2012年國內打擊地溝油的態(tài)度非常堅決,夏季,南方一些商販將棕櫚油摻入其它油脂中,以降低成本。 加上棕櫚油的酸價又不達標,于是乎,棕櫚油被過度打擊,一些小商販因此被刑事處理。 市場人心惶惶,避棕櫚油而遠之,棕櫚油的銷售更是雪上加霜。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棕櫚在2012的夏季旺季不盛,很快與豆油撕開距離,現貨與盤面,豆棕差達2200元/噸之多,歷史上都極為罕見。 2012年年底,連豆油5月主力合約收于8612元/噸,連棕櫚油5月主力合約收于6922元/噸,鄭菜油5月主力合約收于9754元/噸,這一年豆棕差價擴大至歷史最大。 豆油完勝,而棕櫚油門前冷落銷售稀。
七、市場無力往上行,三大油脂忙找底
2014年的油脂行情,整體走勢更加沉重。 從大背景看,2014年原油期貨下跌了46%。 2013/14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種面積2035萬公頃,較2012/13年的1,970萬公頃,增長3.29%,巴西大豆播種面積2920萬公頃,較2012/13年的2750萬公頃,增長6.18%,南美豐產,以及美豆種植面積創(chuàng)紀錄,美豆一度展開了長達4個月的凌厲跌勢,全年下跌了22%,美豆油下跌了17%,大連盤豆油期貨下跌16.34%。 受外圍及基本面嚴重利空的形勢下,國內豆油現貨價格遭遇重挫,價格不斷創(chuàng)新低,截止12月31日,沿海地區(qū)一級豆油主流現貨價格降至5630-5820元/噸一線,同比暴跌1310-1370元/噸不等。
2014年油脂暴跌并沒有結束,到了2015年油脂繼續(xù)下行尋底,6月中旬發(fā)改委、財政部、農業(yè)部等部委共同發(fā)布《關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》,通知指出2015年起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各類企業(yè)進行油菜籽收購,中儲糧不再主導收購,進行了7年的油菜籽托市收儲政策就此終結。
因此盡管本年度國內油菜籽再度減產(播種面積繼續(xù)縮減,單產不佳),但是沒有了臨儲收購托底,國產菜籽直接面對進口菜籽、菜油競爭毫無優(yōu)勢(當時按照進口菜籽壓榨菜油及菜油反推國產菜籽價格在1.65-1.75元/斤),商業(yè)需求量銳減(企業(yè)資金緊張,風險難以管控),尤其是200型菜籽加工企業(yè)收購量大幅下降,多數企業(yè)均未正常生產,雖然95型濃香型企業(yè)全年消化了大部分菜籽,但在集中供應時期,菜籽市場依然供求失衡,各產區(qū)價格大幅走低,在傳統(tǒng)收購高峰期,種植戶出手價格最低跌至3400元/噸,較上一年度跌幅為31%。
國內菜籽油市場受累于植物油市場整體弱勢、原油價格大幅下跌、收儲停止、菜油拋儲等影響,價格表現弱勢,全年呈現底部震蕩行情。 2015年三大油脂在下行中,找尋各自的底,且三大油脂的底均在2015年下半年的不同時間找到。 豆油,棕油,菜油三大油脂主連的低點分別是5158元/噸,3984元/噸,5480元/噸。 經過幾年的風風雨雨,油脂三兄弟的差價終于回歸正常,可謂:度盡劫波兄弟在,相逢竟在最低時。
八、馬來減產棕油緊,三軍領頭漲式飆
進入2016年,國內宏觀環(huán)境改善主導下的商品市場熱錢涌入,商品市場板塊輪動交易明顯,黑色系商品全程引領商品價格上漲走勢,工業(yè)品去產能,減庫存收效明顯,農產品板塊從中獲益頗豐。 馬來西亞棕櫚油減產及進口入境檢驗要求嚴格使商檢時間由原本4-5天延長至半個月以上,導致棕櫚油供應極度緊張,庫存一度降至歷史低位至30萬噸左右,遠低于往年同期的75萬噸左右的水平,南方棕櫚油供應接近斷檔,從而推動棕櫚油瘋狂大漲,成為油脂界的“領頭羊”,棕櫚油與豆油價差不斷收窄至歷史低位,兩者的現貨價格甚至一度倒掛72元/噸。
而在盤面上,豆棕的9月合約竟然一度只有200元/噸的價差。 風水輪流轉,這一年棕油做了一次老大。 2016年底,豆油,棕櫚油,菜油三大油脂的5月主力合約收盤價分別是6980元/噸,6202元/噸,7230元/噸,差價在正常范圍內。
附圖2:豆棕價差變化趨勢圖
九、國儲拋油壓市場,菜油風頭不再靚
我國的油菜籽臨時收儲制度于2008年頒布并于次年開始執(zhí)行,于2015年取消,在2009-2015年期間,國儲菜油的輪換也曾進行了三次,但成交效果不盡人意,導致菜油庫存大量積壓。 隨著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“去庫存化”的指示,國儲菜油開始了大力度拋儲,起拍價降至5300元/噸。
2015-2016年,國家開始拋儲菜油,隨著國家的再度拋儲,菜油價格瞬間被打回原形,使其為淪為階下囚。 豆菜油價差也隨即崩潰,從曾經無限風光的1200元/噸的高價差不斷回落,直至菜油貼水豆油最高時200元/噸。 之后隨著國儲拋售減少,豆菜價差重新拉大,截止年底,鄭菜油主力合約高于連豆油主力合約240元/噸左右。
十、油脂十年強弱轉換,起伏跌宕豆棕菜
豆油,菜油,棕櫚油先后于2006,2007年上市,三大油脂十年期貨的歷史,也是我國油脂市場有史以來最關鍵,最精彩的階段。 國際政治局勢的震蕩,相關商品的風吹草動,國家政策的制定,以及變幻莫測的天氣,都在影響著三類油脂價格的走向。 這十年,三兄弟或心心相印,或劍拔弩張,或風平浪靜,或抱團取暖,雖曾分道揚鑣,但到后來還是不離不棄,始終站在油脂市場的前沿。
通過對十年里三類油脂的分析,我們看到了三油脂差價的內在規(guī)律,即,豆油與棕櫚油在夏天正常的價差在600元/噸左右,而在冬天價差在1000元/噸附近。 菜油與豆油的價差正常在300-600元/噸之間。 這只是正常情況的價差,如遇到極端的情況,正常的關系很快就會被打破,并且放大。 2012年豆油高過棕櫚油2200元/噸,到2016年9月豆棕盤面價差200元/噸,現貨一度倒掛72元/噸,四年間,盤面上振幅達2000元/噸,就是經典的例子。
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 任何脫離現實與有違常態(tài)的走勢,最后都會回歸其正常的運行軌道。 經過十年的搏殺,今天油脂三主力的差價已經形成一定波動規(guī)律。 那么,下一場,再次成為導航者的又將是誰呢?
風險提示:本文為老文干貨分享,跟當下行情無關,請擇要閱讀。